手腳表面污染監測儀是一種用于監測人體手腳表面污染程度的儀器,在核輻射防護、醫療衛生管理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。該儀器主要用于核電站或相關核設施廠房放射性控制通道上,對來自控制區內的工作人員的手部和腳底部進行表面污染監測。通過分析數據,它能及時發現污染并防止污染轉移,避免控制區與非控制區的交叉污染,保障核設施的安全生產。同時,它也可應用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部門,監測相關人員手部和腳部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。
1、日常清潔
儀器表面:使用完畢后,應及時用干凈、柔軟的濕布輕輕擦拭監測儀的外殼,去除表面的灰塵、污漬等。注意避免水分進入儀器內部,擦拭后可用干布擦干。
探頭部分:探頭是直接接觸手腳表面進行檢測的部件,每次使用后要用專門的清潔工具和消毒劑進行清潔和消毒。可以使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探頭表面,確保無殘留的污染物,但要注意避免酒精流入探頭內部,以免損壞元件。
2、定期檢查
外觀檢查:定期檢查監測儀的外殼是否有損壞、變形、裂縫等情況,檢查按鍵、顯示屏、接口等是否正常,有無松動、破損或顯示不清等問題。
功能檢查:按照操作說明書,定期對監測儀的各項功能進行檢查,如開機自檢、測量準確性、報警功能等。可以使用標準測試源或已知污染程度的樣品進行測試,確保儀器的測量結果準確可靠。
電池檢查:如果監測儀是電池供電的,要定期檢查電池的電量和性能。當電池電量不足時,及時更換電池或充電,以確保儀器在需要時能正常工作。同時,要注意電池的存放環境,避免高溫、潮濕等惡劣條件對電池壽命的影響。
3、校準與維護
校準操作:根據儀器的使用頻率和廠家建議,定期對監測儀進行校準。校準可以使用廠家提供的標準校準設備或經過認證的校準服務,確保儀器的測量精度符合要求。校準過程中,要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操作,避免誤操作導致儀器損壞。
內部維護:定期打開監測儀的外殼(如果允許用戶自行打開),對內部的電路板、傳感器、連接線等進行檢查和清潔。可以使用吹風機(冷風檔)吹去內部的灰塵,但要避免吹風機距離元件過近或使用熱風,以免損壞元件。對于一些容易磨損的部件,如傳動皮帶、齒輪等,要檢查其磨損情況,必要時進行更換。
4、存儲與運輸
存儲環境:當監測儀長時間不使用時,應將其存放在干燥、通風、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、高濕環境。可以將儀器放入專用的包裝箱或袋子中,以保護儀器免受灰塵、碰撞等影響。
運輸注意事項:在運輸監測儀時,要使用合適的包裝材料和方法,確保儀器在運輸過程中不受震動、碰撞和潮濕的影響。如果儀器帶有電池,要將電池取出單獨存放,以免電池泄漏損壞儀器。
5、記錄與文檔管理
保養記錄:建立詳細的保養記錄檔案,記錄每次保養的時間、內容、更換的部件、校準結果等信息。這有助于跟蹤儀器的維護歷史,及時發現潛在問題,并為后續的維修和保養提供參考依據。
文檔保存:妥善保存監測儀的操作說明書、校準證書、維修記錄等相關文檔,以便在需要時查閱和使用。這些文檔對于正確操作、維護和故障排除都非常重要。
